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矿业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更大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我国研究生中重要力量和企业技术骨干的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更大的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我国研究生中重要力量和企业技术骨干的资源,对我国的科学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中,边工边读该类学位的硕士研究生比例失衡,攻读该类全日制研究生比例过小,没有及时根据社会需求的新变化而加以调整,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阻碍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不仅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数量与质量,而且对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有推进作用,同时对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教育部根据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于2009年调整优化我国已存在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结构,即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此以后,硕士研究生教育由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的开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此为契机,国内大部分培养研究生的院校及科研院所正在大力展开全日制及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及改革试点工作,而且已经在办学思路和改革途径上得到了一些具体的成果[1],同时,在探索和改革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社会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认可度不高,教学内容与专业学位发展不匹配,校外导师的指导作用不够明显,企业对联合培养缺乏明确的认识,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且时间短等。本文在国内外机械工程领域在职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矿业机械特色和先进制造技术优势,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 一 课程设置 全日制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承担机械工程领域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因此,其对应的培养方案既要满足国家学位培养要求,又应该满足企业需求的特点。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作为培养方案的核心环节,对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的课程体系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不同的影响,从实践看,课程体系的构建与院校自身建设密不可分,它需要有坚实的理论根基、完善的教学条件和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作为支撑。在充分发挥院校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构建符合实际、贴近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在确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修课程与学分时,首先保证达到规定的本工程领域必要的基础课程与学分要求,同时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特点以及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或增设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的专业选修课,使研究生掌握最前沿的科学动态与成果。课程教学内容既要遵循学术研究生的教育规律,又要充分考虑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特点,重视多学科的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适当开设管理类、计算机类及相关学科的重点课程,进行合理的跨学科培养,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课程设置与开课内容应该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时间和实际研究背景等因素的前提下,通过院校与企业、科研所等校外单位的紧密合作,根据企业创新与竞争力对本工程领域理论知识的需求,同时,根据学位必修课程和相关课程的疏密度优化教学配比,构建一套以“因材施教”的差异化案例为主、体现本工程领域前沿性、实用性的产学研相互结合的研究生所学课程体系,进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今后工作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科研攻关能力[3]。 我国煤炭行业现有从业人员达552万人,然而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数量非常少,仅为3%左右,其中机械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更低,这种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的局面,不利于我国煤炭工业在市场上强有力、可持续发展,造成竞争中被淘汰的风险[4]。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高校。依托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建设项目-机械工程,突出学科已有的矿业特色和先进制造技术特色,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补休课和必修环节四部分,应修满的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必须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基础外语,工程数学,信息检索,知识产权。选修课根据各工程领域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必修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外文应用和实践锻炼。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确定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两个月内由校内导师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参加5次以上由导师安排的学术活动,并做1次以上学术报告,提交“学术活动记录本”和“学术活动情况表”,翻译经导师同意后的本学科外文期刊论文三篇以上,译后字数不少于1.5万中文字符。实践锻炼时间不得少于0.75年,要求提交实践学习计划,并撰写1万字以上的实践锻炼总结报告,由校外导师评定成绩。 二 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 双导师制,即校内研究生指导老师和校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业的培养模式,这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校内研究生指导老师负责全日制研究生的全面工作;校外指导老师主要负责专业实践内容与指导、项目研究选题方向与进度安排等多个环节工作。双导师制是将高校与企业的智力资源进行整合与分享,企业利用组合智力资源对其科研难题与关键技术进行攻关研究,高校将理论知识和研究的课题紧密结合,使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生产。这是一种互利的培养模式,可以突显双师型导师培养的优势,有利于研究生拓宽知识面,增加社会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缩短成才过程[5]。 首先,将工程领域实践能力强,并且有支撑研究的横向课题作为遴选研究生校内指导老师的硬性条件之一。在校外遴选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全日制研究生校外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在实践基地实习、学位论文内容深度与初审等工作;研究生校内与校外导师各负其责、高度合作,共同指导研究生达到培养要求,完成学业。 其次,聘请企业本工程领域专家担任相关课程任课教师,邀请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人员以讲座或学术论坛的形式交流行业发展动态与最新科研成果,分析企业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发展规划,加大实践领域专家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比例。实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可以使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更实用,研究内容更宽泛,校外导师通常把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攻关问题作为学生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内容为研究生提供了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及时掌握企业发展过程的机会,研究成果更符合实际需求,能够很好地指导实际生产[6]。 最后,明确校内指导老师与校外指导老师师各自的职责与理清分工与合作。采用双导师制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这就要求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各司其职又通力合作。校外老师指导研究生实践过程的学习方法、项目研究内容与进展安排、专业选修课程与论文选题方向、内容等环节;校内指导老师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全程负责、把关,而相关培养制度及相应的考核标准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细化。 三 实践能力培养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按照培养要求需完成一定时间的实践,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了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院校须加大联合培养基地与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力度,上级部门要加大政策以及资金上的支持强度,全面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让研究生能在实践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要主动积极参加专业性实践工作或活动,与校内外导师一起探讨实践应学习的内容与所需提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而探索提高专业素质的实践方式[7]。 按照研究生的课程培养方案,计划实践环节的内容。我们可以按照研究生学制,渐进式增加实践内容,实现实践过程中运用全部理论知识的目标。实践的方式上:参与导师课题与接受培训,在保证课题完成的前提下,到企业参与校外导师在单位的工作,协助完成科研工作,并进行汇报及总结提炼[8]。 初级阶段的专业实践目的是熟悉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机械工程专业实践就是为了让学生最大部分消化所学理论知识,并达到学以致用,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机械设备与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工程领域行业现状及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并对此进行深入学习。 中级阶段的专业实践目的是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并利用自己的能力参与到团队中,与前辈一起研发产品、与车间师傅共同完成试制与改进思考,将改进建议上报,同时自发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尝试独立开发产品,并虚心请教,这一阶段主要是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 高级阶段的专业实践目的是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掌握设计、制造、质检、包装、售后等一系列环节的核心,能做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表达沟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组织协调能力、小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本工程领域在对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煤矿机械实验室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了龙煤集团鸡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基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探索了“两段式”(校内、校外联合培养)、“双导师制”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生在培养学制内需完成至少半年至一年时间的实习)[9]。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ydxxbzz.cn/qikandaodu/2020/1221/476.html



上一篇:矿业类院校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矿业特色高校《无极非金属材料学》课程建设初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投稿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