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黑龙江科技大学转型发展思考与实践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校同质化、趋同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求高校提高服

随着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校同质化、趋同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多样化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迫切需求高校提高服务能力[1-3]。教育部联合多部委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高校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上,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上,把办学模式转到校企深度融合上[4]。这标志加快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等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

一、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国高校的转型发展,实质上就是高等教育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变化展开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等教育的快速和趋同发展导致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使得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质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5]。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校为了适应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体制下高等教育革命性改革,不得不作出转变。另一方面,高校为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所讲“四为”;为了获得更好发展机遇,破解趋同发展瓶颈性问题,在积极主动转型中寻求特色发展[6]。因此,高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二、转型发展的理性思考

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不断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一方面,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国家提出的地方高校转型的重大意义,从政策层面、理论层面弄清转型的真正要义。另一方面,把学习精神与“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相结合,解决学校办学定位和转型发展的问题。

黑龙江科技大学因煤而生、依煤而长,是一所具有行业背景、矿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从办学的现实条件来看,学校虽然从边陲鸡西市迁入哈尔滨市实现跨越发展,但办学基础仍然相对薄弱,学科专业还处于发展阶段,资源获取能力较弱。虽然学校在区域内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优势,但与全国行业内院校相比,办学特色与实力仍需进一步加强。学校理性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坚持学校办学传统,更加聚集服务面向,明确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建设矿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科技大学,提高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

学校始终坚持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新时期,学校从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价值,为学习者发展创造价值,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更加突出“实践创新”和“动手技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坚持“一高一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根据行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能力导向教育,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支持条件,不断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三、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

新时期,面向区域振兴、行业发展,学校坚持“立足应用,精准育人”办学理念,不断致力于构建矿业专业群,搭建“专业群+企业群”平台,实施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走出了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发展之路。

1. 立足应用,强化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学校转型发展战略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紧密结合教育部关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立足应用,引入前沿和企业课程,强化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知识层面上,紧扣经济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将企业需求课程引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仅矿业工程学院6个专业就增设企业课程22门。在能力培养上,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加大实习、实验等实践学分比重,理工类专业实践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0%,其它专业实践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25%。在培养模式上,积极推行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3+1” 等人才培养模式①,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达到上岗适应快、团队合作意识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高的培养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推进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切实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将学习过程的表现加入到学习成绩结果考核之中,推进从单一考知识向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考核转变,注重应用、注重能力考核。在课程体系上,按照“课程服务专业”的思想,采用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学生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设计;推进毕业设计(论文)转型,实现“硬件有实物、软件能运行、带着作品找工作”的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ydxxbzz.cn/qikandaodu/2020/1221/474.html



上一篇:一声“老师”一生责任——记首钢矿业公司职工
下一篇:矿业类院校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投稿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