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煤巷高冒区自然发火机理及防治技术(2)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表1 水溶性复合胶体充填材料凝结时间 4.2 现场应用 高冒区概况:贵州大湾煤矿X-3工作面开采9#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属于Ⅱ类自燃煤层, 煤尘具有爆炸危

表1 水溶性复合胶体充填材料凝结时间

4.2 现场应用

高冒区概况:贵州大湾煤矿X-3工作面开采9#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 属于Ⅱ类自燃煤层,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工作面与地表垂深在340~390 m之间, 开采煤层平均厚度6.3 m, 煤层平均倾角为5°。工作面内生断层裂隙发育, 均为正断层, 且断层落差大, 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 受断层影响, 进风巷超前应力段直接顶破碎, 形成局部高冒区, 冒顶区内有大量破碎遗煤。现场通过喷浆堵漏后, 取样分析监测高冒区内CO气体含量有增大趋势, 并采取局部插管注氮的防灭火措施, 但效果并不理想。

治理过程:在喷浆堵漏、注氮惰化等措施未达到明显效果的情况下, 为消除高冒区自燃隐患, 现场采取向高冒区打钻灌注三相泡沫消除立体遗煤高温隐患, 并压注水溶性复合胶体充填堵漏灭火的措施。①三相泡沫立体降温灭火-利用井下移动式注浆系统, 接入三相泡沫发生装置, 并引入氮气, 即可形成丰富的三相泡沫。现场通过锚杆钻机对高冒区施工钻孔并下套管 (?25 mm) , 钻孔成型后开始灌注三相泡沫, 利用其高位堆积性、降温等特性消除立体高温隐患。当有大量的泡沫溢出时, 停止灌注。具体工艺如图2所示;②水溶性复合胶体充填灭火-待高冒区通过钻孔采取灌注三相泡沫消高温措施后, 将充填材料和水按1∶5比例混合, 使用气动注浆泵, 在水压的驱动下, 混合液料直接通过钻孔压注至高冒区进行封堵充填防灭火。灌注点根据成胶时间确定, 为实现快速封堵应尽量接近使用点。灌注工艺如图3所示。

图2 灌注三相泡沫工艺图 下载原图

图3 灌注水溶性复合胶体充填材料工艺图 下载原图

治理效果:现场自9月15日开始, 通过1周的时间, 对高冒区打钻灌注三相泡沫、水溶性复合胶体充填材料。通过高冒区监测钻孔取气样分析CO等指标气体, CO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

图4 治理过程中CO浓度的变化 下载原图

从图4可以看出, 治理前期CO浓度缓慢升高, 最大可达1 000×10-6, 说明高冒区遗煤氧化温度较高, 煤活化速率及CO产生速率增大。通过采取灌注三相泡沫消高温, 压注水溶性复合胶体充填材料后, CO浓度呈快速下降趋势, 并最终消失, 说明高冒区内的遗煤自燃隐患已经得到了有效地消除, 工作面也恢复了安全生产。

5结语

从高冒区浮煤分布状态及传热、传质方面分析了其内遗煤自燃的影响因素, 结合大湾矿X-3工作面进风巷道高冒区的实际情况, 在喷浆堵漏及注氮惰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 采取了钻孔灌注三相泡沫、水溶性复合胶体充填材料的综合措施, 快速有效地抑制了高冒区的遗煤自燃。实践表明, 三相泡沫技术与水溶性复合胶体充填技术相结合, 对高冒区立体遗煤自燃高温消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于中国知网免费入口 罗海珠, 梁运涛.煤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3, 13 (3) :76- 78.

[2] 王德明.矿井火灾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

[3] 张东海, 杨胜强, 王钦方, 等.煤巷高冒区松散煤体自然发火的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 35 (6) :758-777.

[4] 谷拴成, 樊琦, 王建文, 等.层状岩体巷道顶板冒落拱高度计算方法研究[J].煤炭工程, 2012, 44 (12) :73-76.

[5] 林瑞泰.多孔介质传质传热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5.

[6] 刘金成.巷道冒顶煤炭自燃发火的预防和处理[J].煤炭技术, 2004, 23 (6) :72-73.

[7] 戚绪尧, 王德明, 仲晓星, 等.煤低温阶段吸氧特性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08, 36 (3) :58- 61.

[8] 李聚海.综放工作面高冒区煤自燃治理技术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4, 39 (6) :79- 81.

[9] 王德明.矿井防灭火新技术--三相泡沫[J].煤矿安全, 2004, 35 (7) :16-18.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zgkydxxbzz.cn/zonghexinwen/2020/0926/371.html



上一篇:文化育和谐:传统文化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
下一篇:喜报!第五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我校4人入选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投稿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版面费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